文/圖 本報記者 林金彥
7月31日,記者在走訪中發現,小湄河西岸部分地段成了垃圾場。其中,東昌路至黃河路段圍擋多處被破壞,樹林中垃圾遍地,令人觸目驚心。周邊居民說,他們不知道這些垃圾是誰傾倒的,很長時間了,也無人清理。
盛夏時節,小湄河濕地公園綠樹成蔭、鳥語花香,不少市民在這里消夏納涼、排練節目,其樂融融。但小湄河西岸的樹林中垃圾遍地,氣味刺鼻,成為這幅“消夏圖”中的不和諧音符。
當天下午,記者在該處看到,小湄河西岸的綠色圍擋南北長約500米,高約3米,將小湄河濕地公園與旁邊的樹林隔開。但是,令人驚奇的是,高大的圍擋竟然被破壞,挖出了一個個洞。尤其是圍擋北半部分,約二三十米就有一個洞。據粗略統計,圍擋的破洞達十余個,每個洞的里側都被傾倒了大片垃圾。這些垃圾中,多數是生活垃圾,也有一些建筑垃圾。在樹林南端,有一處垃圾堆,長約20余米。此外,該處樹林中還有多處大便痕跡。
“這一片也沒有小區和商鋪,不知道是誰倒的垃圾。”采訪中,周邊居民表示,不清楚垃圾的來源,“出現這樣的情況已經很長時間了,一直沒有徹底治理。”
事實上,這片樹林的衛生“痼疾”早就存在。早在2018年7月,本報就曾報道過此處垃圾遍地的情況。報道稱,在小湄河西岸附近的一處林間空地上,有一個偌大的垃圾場,長10余米,寬近10米,遍布廢舊塑料袋和地板磚等垃圾,極大影響了小湄河沿岸風景。
據了解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有關部門曾經組織清理垃圾,并設置高大的圍擋,以阻擋傾倒垃圾,不少志愿者也多次來這里開展撿拾垃圾等志愿服務。但多年來,這里的垃圾未能得到徹底清理,成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環境整治的“老大難”。
此外,小湄河西岸北半段衛生狀況也堪憂,成為“被遺忘的角落”。在牡丹江路到松花江路段,尤其是“園林綠化垃圾粉碎站”后邊,大約有四五處垃圾,有的還用綠色的氈布蓋上了,而旁邊不遠處就是“此處嚴禁倒垃圾”的牌子。
“我市正在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,這樣的情形實在不應該出現。”采訪中,市民呼吁,有關部門應加大工作力度,提高工作標準,徹底清理垃圾死角,嚴厲打擊違法傾倒、堆放垃圾等不文明行為,持續維護創城成果,還市民美麗整潔的小湄河。